2023年9月13日,驻光州总领事张承刚应邀为韩国湖南大学第八期中国最高经营者课程学员授课,以“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为主题,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引导大家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把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坚定中韩合作共赢的信心。全文如下:
各位学员大家好!很荣幸每年都受邀参加湖南大学中国最高经营者课程新学期第一课,同大家交流分享中国的最新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备受包括韩国各界在内的国际社会关注。一些媒体片面报道,唱衰中国经济,炒作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峰值论”。实际上,这些论调30年前就有了。但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给人的启示是有必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经济恢复本身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有时出现一些波动很正常。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今年以来总体回升向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下面我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更具体的情况:
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呈现强劲的恢复向好态势。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前7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中国政府接连出台20条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28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举措,巩固经济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一系列数字背后,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剧的背景下,5.5%的经济增速,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第一,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第二,产业体系优势。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对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持续增强。第三,市场资源优势。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大国。由此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既可以实现对各类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又可以增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
三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中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集聚成长,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成为增长新引擎。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53.1%,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国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国经济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动力。
四是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大机遇。今年上半年,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RCEP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货物贸易进出口达到20.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在全球跨国投资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仍备受外资青睐。法国、英国、日本、德国上半年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0%、14.2%,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5.7%。微软、苹果、特斯拉、星巴克、辉瑞等跨国企业高管竞相访华,西门子、宝马、大众等外企加码投资中国,纷纷表态“看好中国市场”。近5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收益率达9.1%,远高于美欧3%左右的数据。近期,中国国务院发布6方面24条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事实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发展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
中韩两国是东亚近邻,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建交31年来,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近期,中国游客赴韩团体游重启,对韩国等有关国家符合相关条件的签证申请人免采指纹,中国旅游产品平台来韩旅游搜索量大增,韩国决定在年底前新增4500个中韩航班,商家也积极准备迎接中国游客,一系列利好消息为中韩双边往来注入更多信心。
湖南地区对华往来恢复势头良好,各领域交流合作重趋活跃。7月,全罗南道举办中华圈经贸旅游日活动,两国企业签署多项进出口贸易和旅游合作协议,签约总额达300万美元,全罗南道还将在本月前往中国多地举办旅游项目推介会。今年来,光阳湾圈经济自由区率先赴中国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开展招商活动,群山市、潭阳郡、扶安郡等均纷纷组团访问中国。
当前,中韩关系的确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还要看到今年以来随着疫情放开,中韩两国各领域交流按下“重启键”,经贸合作重现活力。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韩国外长朴振通电话,指出经贸互利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中韩合作将助力韩国实现可持续繁荣发展。
上个月底,商务部副部长李飞和韩国外交部次官吴姈姝在京共同主持召开中韩经贸联委会第27次会议,双方围绕落实两国领导人经贸领域重要共识,就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及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地方经贸合作、区域和多边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为两国开展经贸领域合作指明了具体方向。
就在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了尹锡悦总统时指出,中韩应携手应对困难挑战。要扩大共同利益,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挖掘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等合作新增长点,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不断做大合作蛋糕,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中韩建交已来到第31个年头,两国利益深度交织,经济发展前景和命运紧密相连。韩国去年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已连续18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日益紧密的贸易关系有力地带动了双方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彼此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和科技现代化。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和各种因素影响,中韩经贸合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但双方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没有改变,潜力依然巨大。我们希望韩方加强战略自主,抵制各种逆全球化操作和“脱钩断链”,深化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同时适应中韩贸易结构的新变化,共同推动双方合作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把高技术制造、大数据、绿色经济等打造成双方合作的新增长极。
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希望韩方坚定对华合作信心,顺应中国经济结构和市场变化,更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搭乘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顺风车”,同中方一道,推动中韩互利合作取得更大发展,开创更可持续、更具韧性、更紧密合作的下一个30年。